Translate

Friday 16 January 2015

壮族——进入越南后一分为五

壮族——进入越南后一分为五 (上) 
侬族
岱族
拉基族
布标族
  我国的壮族有很多支系,按自称来说,有30多个,其中岱、侬、拉基、布标、高栏,进入越南后,越南识别其为5个不同的民族。
  越南的岱族与侬族关系非常密切,语言和风俗习惯基本相同或相近,所以在报刊书籍中介绍他们时岱侬连用,一起介绍论述。越南政府为少数民族创造拉丁化拼音文字时,岱侬族同用一套文字,编的字典也是共同的一套。岱族与侬族的主要区别是,首先,一般来说,18世纪以前从中国迁入越南的称为岱,18 世纪以后迁入越南的称为侬。两个民族在穿着上有些不同,岱族妇女穿黑色或咖啡色的长裳,类似我国妇女穿的旗袍,但前后下摆较长,长过膝盖两三寸,内穿同样颜色的长裤,与我国自称“岱”的壮族妇女服装相同。侬族妇女穿的是阴丹士林布的天蓝色上下装,上衣长过臀部,襟边和袖口边绣有花纹。与我国自称土人或侬人的壮族妇女服饰相同。中越双方壮、岱、侬族男子穿的衣服也一样,上衣是对襟布扣黑衫,下穿同样颜色裤腿肥大的裤子。
  侬族的自称大多带有他们祖先居住地的地名,即他们的祖先移居越南之前在我国居住时的地名,如“窝杭侬”,意思是从我国来的侬人;万承侬,是从万承州(今属广西大新县)迁到越南的;英侬,是从龙英州(今属广西天等县)迁到越南的等等。
  韦姓是壮族、岱族、侬族的大姓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传说:韦姓人的祖先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名将韩信,因谋反被杀,萧何让人把韩信之子(另一说是侄儿)托给南粤王赵佗抚养。为了避免被屠杀,韩信的后裔把韩字去掉左边,便成了韦姓。这个传说版本很多,枝蔓各异,本文不在考证这则传说的真伪,讲述这个传说的意思是,这3个民族都有着共同的传统观念。
  壮、岱、侬3个民族都有“不落夫家”的婚俗。他们与我国汉族和越南京族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习俗不同,婚前婚后都有社交的自由,但婚事还得看八字,男女双方父母同意才能结为夫妻。在新郎家举行婚礼的当天,夫妻不能同房,次日在伴娘的陪同下,新娘返回娘家。当春耕夏收、夏种秋收农忙时节,或节日时,夫家便由小姑或丈夫的母亲去请媳妇回夫家,这时才能与丈夫同居。农忙和节日过后,媳妇又回娘家居住。这样在娘家与夫家两边走婚时间的长短,取决于媳妇何时生第一胎孩子。生了第一个孩子,媳妇才有资格到丈夫家长期居住。结婚与成家是两个不同的观念。生了孩子才能成家,也叫落夫家。因此,婚后快的一年就落夫家,有的拖长到一二十年。近10年来,“不落夫家”的习俗逐渐在改变,有的地方象征性地婚后“不落夫家”若干天,新娘便与丈夫长期生活在一起,不必要等生头胎孩子。
  从过去到现在,边境两侧的壮、岱、侬族通婚的不少,主要是嫁过来的越南女居多。适逢清明节,从越南过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。他们虔诚信仰花婆神,婚后要举行架桥求花仪式,才能得子。每家人的堂屋或者卧室里,都设有花婆神台,农历初一和十五都上香敬拜,直到怀孕为止。如果久婚无子,还得在三叉路口或十字路口举行“求花”仪式,用木头搭一座象征性的桥,称为幸福桥,给过往的行人带来幸福。在路边盖一间茅草房,供来往行人歇脚,挡雨遮阳。他们相信,助人行善,必有好报,求子得子。怀孕7个月内,要举行“安花”仪式,祈求花婆圣母保佑产妇分娩时母子平安。不同之处是,我国壮族在村子里立有花婆圣母庙,而越南岱、侬族则没有。
  每年入春时节,他们要过“下田垌节”或叫“下田坝节”,人们邀请天上、地下的各路神圣同乐,保佑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村村寨寨举行开耕仪式。四邻各方的人带来农具、牲畜、生活日用品进行交易。实际上是为春耕大忙做物资准备,为期一周左右。
  仅限于在中越两侧的壮、岱、侬族中,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“唱天”和“做天”的活动,“天”是天神、仙官的意思,其仪式叫“做天”,用唱山歌、做法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人丁兴旺,六畜肥壮,祈福消灾。做法事的“天婆”不是一般人能充当的,要凡患过神精错乱疾病后已愈的妇女才能担任。其他巫婆也是这样产生的。在中秋节前后要举行“请月亮姑娘下凡”与民同乐的活动。先打扫场地,驱逐妖魔鬼怪,然后由姑娘们唱山歌,请月亮姑娘下凡。另外,他们共同崇拜11世纪中叶举兵反抗交趾李朝和我国宋朝的历史人物侬智高,立有侬智高庙,定期拜祀。
  此外,他们崇拜、敬畏谁都没有见过的叫“都额”的水神或水怪,以及田神、山神、树神等等。总之,他们是同一民族来源,毗邻而居,交往密切,但又生活在不同的国家,因此在文化上,相同的多,变异的少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